寫在開始之前

Jenny Ching
2 min readFeb 1, 2020

--

離家三年多了,異地重建生活的過程像是把日子歸零,再把各個零件一一拼湊上去:工作、友情、住處、交通、買菜煮飯、興趣、娛樂、愛情、野心…。

最初沒有家人朋友環繞的日子,從孤單但新奇開始。沈浸在探索新環境、附近新的旅遊景點一陣子後,轉而埋首於工作的同時也思考人生。因為離家有了比較,開始省視自己的價值觀仔細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慢慢可以分辨什麼是自己想要的,怎麼做到還在摸索,但得不到也能接受、不會太氣餒了。

花越來越多時間閱讀、處在自我省視的混亂心理狀態,梳理之後再文思泉湧的把新發現新體悟寫進日記裡。幾天前重讀了從台灣帶來的小王子,覺得作者對人世的觀察很入微,我想做的,大概就是像這些文學經典一樣,能帶給讀者共鳴吧。我想把他們內心那股對時間對未來、表達不出來的焦慮和憂慮寫出來,想拍拍他們對他們說,其實不只你這樣想呀,大家都是一樣的。

說到我的夢想,從小我就打定是當作家。大學和出社會初期後做過多種嘗試後,暫時屈服於社會的價值觀,覺得當軟體工程師是眼下最符合我的性格和專長,也最想獲得的能力,正好能藉由這個組合開始發揮影響力。但最終的最終,我最深層想探討的不是怎麼讓程式跑得更快更好、哪個模型預測更準確跑起來更省資源,而是我們身而為人為何存在,什麼驅使我們?什麼讓我們有這些感受?這些一切的一切又有什麼意義?

這個問題從小就困擾我,但真的到了離家,從零開始重新拼湊自己的生活,一切由自己打點開始,各種選擇飛撲而來:不再是家庭和學校賦予既定的選擇,自由度變高了以後伴隨而來的是焦慮,如果我選錯了怎麼辦?怎麼確定這是我最佳的選擇?我的時間和資源應該怎麼使用才不會後悔?過了五年後我會不會悔不當初?亙古不變的是時間一直流逝,但我有沒有相應的成長、把時間轉化成有意義的回憶或能力?

希望接下來的每週一篇,可能是 book review,可能是技術分享,可以稍稍化解我的不安,也能帶給讀者一些些共鳴。peace

--

--

Respons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