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宋鴻兵的貨幣戰爭(一)
宋鴻兵的貨幣戰爭第一本寫於2006年,之後續集出到去年的第五本,談的主軸概念相同但陳述的方式不太一樣。今天主要針對第一本的內容分享,這本作者先從點出國際銀行家的發展歷史開始,旨在警告中國應該怎麼應對,來避免成為國際銀行家刀俎下的魚肉。以學習金融知識的角度而言,即便身為普通人,對未來金融市場的局勢也有很大的啟發。
本書一貫的主軸是世界上一連串的金融事件,都是由ㄧ小群“國際銀行家”在背後操控,他們的目的是左右世界往對他們有利的發展,而剩下的各國政府和普羅大眾都是被任意宰割的對象。這樣看似危言聳聽的論點,有些人說是陰謀論,但書裡對歷史的國際事件發生的緣由,提供合乎邏輯的解釋,似乎很難讓人完全忽略這個陰謀論的可能性。看完這個系列,讀者也會有另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詮釋二十一世紀當今正在發生的國際事件。
國際銀行家的起源
所以這群真的“世界的主人”是誰呢?這起源要從十七世紀講起,金錢的概念和形式都發生了深的變化。工業革命的鐵路、礦山、造船、機械、紡織、軍工、能源,產生了空前巨大的融資需求。以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家族為代表的新興銀行家,已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全面主導現代金融業的走向。其核心概念就是將王室成員的私人永久債務,用全民稅收做抵押,由英格蘭銀行來發行基於債務的國家貨幣。這樣一來,國王有錢打仗、銀行家放出巨額貸款並獲得可觀的利息收入,唯有人民的稅收成了抵押品,政府財政赤字從此不斷攀升至今。
這個設計把國家貨幣的發行和永久國債死鎖在一起:要新增貨幣就必須增加國債,而還清國債就等於摧毀國家貨幣,市場上將沒有貨幣流通,所以政府永遠不可能還清債務,國債只會永遠不斷的增加,而利息收入全進了銀行家的口袋,利息支出則由人民的稅收來負擔!策劃和資助戰爭符合國際銀行家的根本利益,從法國大革命到二次世界大戰幾乎都有羅氏家族的影子。
羅氏家族和美國開元總統的角力
依這個脈絡來看,誰敢阻撓這樁豐厚的生意,國王和總統被刺殺也就不足為奇了。美國初期總統:傑克遜、威廉哈里森、卡里泰勒、林肯、加菲爾德、甘迺迪、…,當試圖阻止國家被銀行家控制,不是被槍擊就是神秘的去世了。傑佛遜曾說:
如果美國人民最終讓私有銀行控制了國家的貨幣發行,那麼這些銀行將先是通過通貨膨脹,然後是通貨緊縮,來剝奪人民的財產。國會必須擁有貨幣的製造和價值設定的權利。
羅氏家族和美國政府的第一次角力是1791~1811年的美國第一銀行,傑佛遜不遺餘力的廢除美國第一銀行,幾個月後就爆發了英美戰爭,目的就是要讓美國政府債台高築,直到羅氏家族控制的中央銀行繼續運作,四年後的1812年美國第二銀行就誕生了。這一次,傑克遜總統在1835年下令將所有政府儲蓄從第二銀行帳戶上取走,轉存進各州銀行,還清了最後一筆國債。
羅氏家族的反擊是招回所有貸款,停止新貸款的發行,收緊了美國的銀根,導致美國被人為的劇減了貨幣流通量,引發1837年、1857年、和1907年恐慌。驗證了只要能控制國家的貨幣發行權,凌駕於國家法律之上。
之後的美國南北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納粹的崛起,也都是國際銀行家嚇的棋,目的是從國家政府奪取更多的金融實權。
1929 年大蕭條的真實原因
國際銀行家用來對付美國政府的手法簡單來說,就是先降低利率拼命發債,把泡沫吹起來,讓人民和其他行業拼命創造財富;再突然升高利率,讓大量企業和人民破產,再順勢入場撿便宜,掌控優良的資產。這就是把國家貨幣的發行和永久國債鎖死,納稅人民付出的沈重代價。
這個手段被稱作“剪羊毛”,意思是利用經濟繁榮與衰退的過程,用低廉的價格擁有他人的財產。當銀行家擁有貨幣發行權,經濟繁榮與衰退就成了可以精確控制的過程,如同科學飼養再加以收成。
1925年發生了同樣的事情,銀行家先是使紐約的利率低於倫敦,造成巨額黃金外流。這樣的貨幣寬鬆政策帶動美國20年代的投機狂潮,人民被鼓勵拿出所有的積蓄來進行股票投資,1929年再突然提高利率,投機商立刻陷入資金陷阱,股票市場狂跌,花了25年才恢復到原本的高度。
黃金跟美元的勢力消長
過去的貨幣政策發行是有實物作為兌換掛鉤的,例如金銀銅為本位,而貴金屬存量就限制了貨幣發行的數量,得以穩定貨幣的價值。近代在國際銀行家悉心的規劃下,讓貨幣和黃金白銀脫鉤,反而以國債的發行控制貨幣數量,通貨膨脹導致的貨幣貶值變得易如反掌。甘迺迪總統曾試圖恢復白銀的貨幣地位,試圖讓民選政府奪回貨幣發行權,而慘遭槍擊。他的繼任總統,馬上摧毀貨幣與實物白銀的兌換、打壓白銀價格和開採、防止白銀供貨量上升。自此之後,美元紙幣的購買力,在每年通貨膨脹的政策下被逐步侵蝕掉了。美聯儲每年有計劃的讓美元購買力下降3–4%,是為了讓勞工階層有工資上漲的幻覺。
相較於白銀,對抗黃金就沒有那麼順利了。1968年美聯儲計畫性的海量拋售黃金,惡意壓低黃金的價格,再悄悄以低價買回黃金,藉以掌控黃金,沒想到市場吸收了被拋售的所有黃金,美聯儲在黃金大戰中慘敗。
自從現代法幣和黃金完全脫勾之後,黃金一度在美國被禁止購買,直到40年後的1975年才解除,之後價格從一開始的35美元一ouce漲到現在超過1,600美元。這樣的漲幅,合理的反映了美元從1933年以來嚴重超發的事實。
石油美元的誕生
為了奪回失去黃金支撐的美元頹勢,銀行家開始打石油的主意。先是和中東活家立下條件,石油交易必須以美元結算,並用賺來的石油美元買美國國債,確保美國的石油供應,石油價格波動必須經過美國認可。
達成協議之後,國際銀行家就馬上著手讓石油價格大漲四倍,不但挽回美元的頹勢,奪回金融主動權,高油價時代也造成通貨膨脹,洗劫人民的儲蓄,和嚴重打擊依賴石油為能源的發展中出口國家。
美元是怎麼被製造出來的:債轉錢
脫離了黃金準備金制度所創造出來的美元,究竟是怎麼出現的呢?由於美國政府沒有發幣權,只有發債權,用國債到私有的美聯儲做抵押,才能通過美聯儲和商業銀行系統發行貨幣,所以美元的源頭都在國債上。國會通過QE政策,發行國債讓美聯儲吃下後,這筆錢因為可以拿來放貸給商業銀行、地方政府等等,被記錄在Securities Asset之下;但美聯儲同時也產生liability,因為這些錢屬於儲戶,按理說必須還回去。人民未來的稅收就這樣被政府抵押給私人銀行來借出美元,而利息支出將由全體人民負擔。美國人民被銀行家“間接徵稅”,再加上儲蓄因為長期通貨膨脹,再被刮掉一層皮。
就在這樣大量債轉錢的過程中,被創造出來的新錢立刻讓美元總量上升,舊錢的購買力下降,這就是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後果就是美元劇烈貶值,而房地產、石油、教育、醫療、保險等價格大幅上漲。
世界單一貨幣
隨著國際銀行家策劃的通貨膨脹越演越烈,該是時候進行計劃的下一步了。這時的國際銀行家已經儲備好黃金,抨擊法幣制度的種種不是,準備放空美元,並提出以黃金為掛鉤、因應全球化的世界單一貨幣,並宣揚再也不用應付匯率波動的風險、加快價值交換的效率。書中說計畫是2024年啟動,到那時後,掌握世界貨幣的國際銀行家們可以說是再也沒有人可以制衡了。
看完以後最大的感嘆是,即使知道這些銀行家的手段,身為普羅大眾又有什麼方法改變甚至是自保呢?富者能夠改寫規則讓自己更富有,多數人民則只能隨波逐流、漸漸的被剝削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