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的天才夢》侯文詠類自傳 雜感

Jenny Ching
4 min readMar 21, 2020

--

國中時代讀了不少侯文詠寫的書,那時候《危險心靈》很火紅,還被拿來拍成電視劇,沒記錯的話我是從那時後開始認識他的。這次從回台灣帶了封塵已久的《我的天才夢》和《白色巨塔》,重新翻閱的時候看著國中時畫的重點(我有在書上直接畫線和寫筆記的習慣),才驚覺過去心中隱約冒出的想法其實一直都寫在《我》這本書裡。多年來一直思索的問題,其實當年讀的時候就已經在我心裡烙下深刻的印象。

高處不勝寒

《我的天才夢》是作者侯文詠從小,一直到成為知名作家的心境成長紀錄。這本類似自傳的散文集紀錄了一個從寫熱愛寫作,但因為追求功名而考上醫科、成為醫生,最後決定棄醫從文的故事。故事的結局一點都不難猜,但心境轉換的過程作者用生動的經歷道出了追求成功、掉進無止盡更快更多的競爭裡,而得到表面上別人羨慕的一切之後,反而內心面臨的空虛和寂寞。

命運的無常

越長越大、經歷的越多,越深深覺得:人是對抗不了命運的,我能擁有現在的一切只說明了某種程度上的幸運。相對的,我們無法掌控命運,而命運是無常。若是在平行世界的另外一個排列組合 — 早一年出生、晚一年出國、少一個兄弟姊妹…,我的命運可能完全不一樣。而這種無常感像是無底的深淵,無邊無際。

生命是下一秒還持續呼吸的前提下才成立的假設。可是下一秒卻無可捉摸。大部分的時候那些不確定的空虛無可否認,我只好全力防堵那些無法確定的一切。我像是可笑的唐吉軻德,一次又一次和生命的巨獸奮鬥而不自覺。

我們為人生設想周到的藍圖,以此為成功的標準,可是生命從不理會我們,他總是給自己找出路,把我們帶向不同的境界。或許一路成功領先的滋味就像衣冠整齊地坐著香蕉船巡覽海景吧,成功的人最大的遺憾是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

求學的過程我們不可避免的被各個時間里程碑侷限、被期待考上什麼學校、被灌輸只有拼命往上才是值得追求的人生。而離開了學校、出了社會,沒有人再每年幫你訂所謂的里程碑,但往往內心還是一直有股隱形的壓力,必須訂製每年的計畫、如果浪費了今年我就落於人後了…。經歷越多後才體會,計劃中自己可控的部分真的少得可憐,沒有人能保證什麼,而即使計畫達成了結果也不見得是自己要的,畢竟每個個體追求的也不盡相同。

如果接受了人生無常,接受自己的計劃隨時可能被打亂,而專心地享受當下的時光,命運的無常又能怎麼讓我們心慌呢?

迪士尼樂園

侯文詠把生命比喻成一趟迪士尼樂園旅程,人生在世就像是到迪士尼盡情享樂的遊客。時間寶貴,輸贏成敗都只是一部份,沒有人會在樂園裡累積權勢財富,因為在這裡歡樂的時光比外在的一切都重要。而當樂園關閉時,你也得離場了。換言之,生命的本質是時間,不是擁有。

這個比喻很生動,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優先順利,但對我而言還是有點難履行,畢竟我從來都不是享樂派的,總覺得每天從早上起床睜眼開始就必須努力,也許得再多一點歷練才能放下某些執念。

恐懼與想望

書中有不少片段是在敘述作者棄醫從文的心境轉變。從一開始只是一個念頭,從醫之餘寫點東西,到決心辭掉醫生的職位時他描述:

想望與恐懼同時構成了推動生命前進的最原始動力。大部分的時候因為害怕未知,壓抑自己,重複做著我們不喜歡的事。可是想望卻給了我們勇氣承擔,讓我們豐富自己的內在生命而展開。

大概只有我們停止了恐懼,才能全心全意去享受人生這個大箱子裡面裝的許多寶藏吧。

問題還是答案?

當醫生(至少在台灣)一直被視為人生的標準答案,身為醫生又是名作家的侯文詠自然的常被人問到如何成功?如何利用時間?維持良好的婚姻?但他表示自己只是被順水推舟,被塑造成了生命的典範,儘管他一路走來對生命充滿了疑問。因為我們生活在以答案為中心的文明里,問題似乎只是為了彰顯答案的配角。為了活出社會認可的標準答案,我們放棄了問問題的能力。

而標準答案就是真理嗎?或只是另一種巫師般的心靈慰藉?到底精彩的生命應該充滿了問題,或是擁有許多的答案呢?

很喜歡裡面一段他和童年的對話,童年的自己最後表示不想成為今天的自己,因為:

「我的未來是豐富的想像與許多的問題,而你,不管變成了什麼,只是答案之一。」

總結

每次重看一次都會有一些新的體悟,這篇文章裡我只總結了幾個想法,並不含蓋全部的內容。書的結尾我也蠻喜歡的,就留給讀者自己去看吧!

--

--

Jenny Ching
Jenny Ching

Written by Jenny Ching

Full stack DL engineer on a 100 days challenge

Respons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