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mbling on Happiness> 讀後感
--
2022 年,也許是我人生中完成最多大事件的一年。比起 2021 年的失去,這一年穫得很多(除了股票帳戶以外):從一月買房、二月 Whistler 滑雪回來後開始找房客、三月找到房客搬家、四月第一次去波特蘭、五月溫哥華出遊被求婚、六月開始跑步、七月登記結婚和跑第一個半馬、八月芝加哥參加婚禮、九月舊金山參加婚禮、十月東歐蜜月旅行。
十一、二月生活慢了下來,沒有旅行也沒有跑步訓練。回歸平淡之餘,工作不是太順心,看了一些書,常常思考生活、工作的意義。
- 快樂很難衡量:事情在期待未來和回憶過去的濾鏡下,更容易帶來快樂,但知福惜福才能真正的活在當下
- 過程遠比結果來得重要:能拼上全力去達成一個目標是幸福的,但這很難是人生的常態,事後能平靜的放下、回歸日常也是困難的挑戰
- 工作除了帶來收入之外,更重要的是自我認同:能夠在世界中貢獻自己、鍛鍊能力,並同時找到可以學習、共事的夥伴,因為認同自己而帶來的自信和充實感更持久
我也常常在想,為什麼達成目標後,我們會不如自己預想的快樂,或是快樂的不如想像中的長久?12月初的時候讀到這本 <Stumbling on Happiness>,讀的過程中有很多 aha moment,想把這些被啟發的摘要起來(借助了 ChapGPT 的英翻中功能,再加以潤飾修改),也希望幫助未來的自己在 2023 年過得更充實快樂,踏出舒適圈去嘗試過去沒有料想過會做的事情。
這本書從 為什麼我們常常誤判未來的自己 這個大哉問開始,作者 Daniel Gilbert 羅列出了很多與直覺違背的實驗結果,並解釋這些觀察背後的原理。
大腦超乎想像的想像力
- 想像未來時,我們無法克制地會腦補、忽略某些細節、並當未來成為當下時我們也辨認不出過去的想像和現在的差異,無法透過學習這次的教訓調整對未來的想像。再多的經驗、知識也彌補不了想像力帶來的影響。
- 想像力忽略了很多細節,很多對未來的想像,是把現在的心境投射到未來。因此,當我們到了未來,心境早已轉變,結果自然不如我們過去所預期的。跳脫出想像力,我們才可以做出更精準的預測。
- 雖然我們無法知道未來的自己心境如何,但我們可以空間中移動,而有很大的機率有人正在經歷你想像中的未來事件。知道他們此刻的心情,能夠更精準預測未來經歷同樣事件的自己。
控制帶來的快樂
- 大腦為什麼演化出如此豐富的想像力呢?作者認為是為了更好的控制未來。控制會帶來滿足感,不僅是因為幫我們選擇更好的未來,更多是因為控制本身 — 改變、影響,並使事情發生,是人類大腦的基本需求之一。
- 我們的天性希望避免痛苦,因此去想像、 規劃未來、藉著控制周遭環境來免去自己的痛苦,就是很令人滿足的事情。我們控制欲望如此強烈,控制感如此令人滿足,以至於我們常誤判自己能夠控制不可控制的東西。
快樂究竟是什麼?
- 快樂是一種感覺、體驗、主觀狀態的表述,因此在物質世界中沒有客觀的參照點。很多人相信追求快樂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即使放棄當下的快樂(減肥、加班…),也是為了讓未來的自己更快樂(身材、升遷)。
- 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當體驗過最豐富、難得的體驗,普通的日常就難以令人快樂。但正因為快樂很主觀,這並不代表那些不曾經歷過滄海巫山、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的人不快樂。那麼究竟誰更快樂呢?
記憶的不完美
- 回憶一次經歷就像打開一個抽屜,檢視在過去寫下的關鍵要素,但這種感覺是我們大腦最複雜的幻象之一。大腦不是一個盡忠職守的史官,而更像是一個有才華的編輯,每次我們回想的時候,從抽屜中保留的記憶點,加上想像力,重新拼湊出過去的故事,並因此導致我們錯誤想像未來。
- 記憶的另一個盲點是 — — 偶發事件更容易讓我們記住,大腦就會誤以為偶發事件比實際的更容易發生。
大腦的機制讓我們對未來事件的預測失準
- 當我們想到很久以前,或遙遠未來的事情時,我們傾向於抽象的思考它們發生或將會發生的原因;但當我們想到近期過去,或近期未來的事情時,我們傾向於具體地思考事情的流程。
- 當我們遭遇重大的痛苦,大腦會啟動保護機制,讓我們不至於崩潰。因此,我們會比預想的不痛苦,但當事情的惱人程度不足以啟動保護機制,我們反而體驗到比預料中更多的不快樂。
- 當某個體驗實際發生時,大腦會致力於尋找讓我們欣賞這個體驗的地方。 很多研究顯示,一旦事物成為我們自己的,大腦非常善於找到一種正面的看法來解讀。
選擇帶來痛苦
- 時間和多樣性是避免邊際效應遞減的兩種方法,如果有一個,就不需要另一個。事實上,當事件在時間上足夠分離時,多樣性不僅是不必要的,實際上可能會產生成本。
- 當我們做出決定,或改變決定的自由受到威脅時,我們會有強烈的衝動去重新確定這個決定,而衍生出焦慮。我們很容易預想到自由可能帶來的好處,但容易忽略了它可能破壞的樂趣。
解釋降低事件帶來的影響
- 為了最大化我們的快樂,並最小化我們的痛苦,我們必須能夠將經歷與產生它們的狀況聯結起來,但我們必須先能解釋這些情況是如何,和為什麼產生這些經歷的?當經歷不愉快時,大腦會迅速用使我們感覺更好的方式來解釋它們。但正如解釋減輕了不愉快事件的影響一樣,它們也減輕了愉快事件的影響。
- 我們傾向選擇確定性而不是不確定性,選擇明確的解釋而不是神秘感,即使在愉快的事件中,神秘感和不確定性才會提升幸福感。
看完這本書,我得到最大的啟發是認知到自己的想像力和記憶的不可靠。最好的解套方法大概就是寫 mental log 吧!用文字紀錄來避免自己過度腦補過去,盡量真實的還原當下的心境,並在這個過程中學習校正對於未來的想像,和回憶中的過去。
回顧過去的日記,我的確發現,回憶的時候總是看見過去的美好,但很常忽略現在沒有、當時卻很惱人的煩惱;想像中的美好未來,達成後並不如過去想像中的快樂,因為過去缺乏的現在已經擁有後,就不再如此吸引人了。因此,大家常常說的 “回歸初心”,就是這個道理吧!
Translate credit: ChatGPT